在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中,烧纸钱、元宝、纸衣纸房等祭祀祖先、逝者和本境诸位城隍土地之现象,极其普遍。
特别是在潮汕等地区和中国的广大乡村,更是常见,可谓逢年过节,人们就上香祈福。
我小时候在广东读书,见广东人祭拜祖先、门神等甚笃,每天清晨上学,都见他们在上香供奉自己的祖先。
为何中国有这种传统习俗?风起于青萍之末,最初的起源,应来自法界,如入冥复活,或者哪个通灵人物的感通,后来逐渐蔚然成风。
要分析这个现象,可以从三个关键词入手:纸钱、需求、火元素,然后我再结合印度教的《火神往世书》,佛教的护摩理趣,进行深入剖析。
《法苑珠林》里面有一个鬼故事,说的是一个有着丰富神灵知识的人解释说“对鬼魂有用的东西和对活人有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黄金和丝绸是唯一可以在两者之间共用的东西,但如果是仿制品则有特殊的用途。
因此我们必须用黄色的锡箔纸来制作黄金,用纸来制作丝绸,这样的东西会比其他东西更值钱。”
据《冥报记·陆仁茜》所载:“鬼所用物,皆与人异。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黄色涂大锡作金,以纸为绢帛,最为贵上。”
陆仁茜与一位冥官有多年的交情,可以如常人般见面交流。冥官告诉他,在他们的鬼神法界所用的货币——
“鬼所用的东西,和人所用的都不同,只有黄金和绢帛可以通用。不过假的金帛比真的金帛更适合鬼用。最贵重的假金帛是,把锡贴在黄纸上当作金,以纸张当做绢帛。”
对于人类来说,这些纸钱、锡纸不能当真钱使用,意义不大,但是焚烧之后,进入鬼神法界,对他们却是大有用处。
这便是一种按需布施,他们有此需求,中国人千百年来便如此烧施,对于慰藉鬼神、逝者,是有效用的。
《太平广记》中,载有很多关于纸钱的故事。
韩弇
河中节度使侍中浑瑊同西蕃结盟。西蕃背信弃义,掌书记韩弇被害。
韩弇平素同栎陽尉李绩友好,在白天睡觉,忽然梦见韩弇头发散乱披着衣服,脸面都是血。
李绩开始没认出来,于是自报姓名,烦劳尽力如平生一样。
李绩说:“现在跟随秃发大使镇守漳河,憔悴窘困受辱不可言状,秘密地来到你这里。分别后有一诗相赠。”
他悲伤地吟道:
我有敌国仇,无人可为雪。每至秦陇头,游魂自鸣咽。临别时,对李绩说:“我已很久又饿又渴,你到明天午时,在屋子的西南方,给置办酒食钱物,也尽了我们平生的情分。”
李绩答应了,到睡醒,悲伤凄怆直到早晨,到了午时,像说的那样祭奠。忽然有黑风从西边来,旋转在宴席上。纸钱和酒食都被风卷走飞去。全城的人都看见了,时间是贞元四年。
郑琼罗
段文昌堂弟某某,在贞元末年,从信安回洛陽,晚上到达瓜洲,住在船里。夜深弹琴,忽然听到外面有叹息声。他停止弹琴,叹息声便没有了。像这样好几次。
他便放松了琴弦回去睡觉,梦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形容憔悴,衣裳破旧,女子走上前拜见他说:
“我姓郑叫琼罗,原本住在丹徒,父母早亡,依靠孀嫂。嫂子不幸又死去了,便到杨子寻找姨母。晚上到了客舍,市吏子王惟举乘着酒醉要强行侮辱我。
我知道不能逃脱,便用领巾缠住脖子自杀。市吏子便偷偷地将我埋在鱼行的西渠中。
那天晚上,我托梦给杨子令石义,他竟然不加理睬。我又让冤气出现在江上,石义还说那不是烟的吉凶预兆,画下来上奏。怨恨存在心里四十多年了,无人替我昭雪。
我父母都擅长弹琴,刚才听到您的琴声,非常和谐,不知不觉便来到这儿。”
段某的堂弟找到洛北河清县温谷,拜访他的内弟樊元则。元则会一些特异的法术。住了几天,元则忽然说:“你怎么有一个女鬼尾随,请让我遣走她。”
于是张灯烧香作法。一会儿,灯后发出窣窣的声响。元则说:“这是请求纸金。”立即将纸笔投在灯影中。
一会儿,整张纸急速落下,在灯前观看,字迹写满在纸上。写的象七言杂诗,措辞非常凄楚怨恨。
元则便令人赶紧记下来,说鬼写的字不久就会没有。到了破晓,纸上象被煤弄污了似的,不再有字迹。
元则又令人准备了酒菜纸钱,黄昏时在道上焚烧,有风旋转刮灭,一直被吹到几尺高,还听到悲切的哭泣声。
诗一共二百六十二个字,说的都是冤屈的意思话语不太明白,所以此处不载录了。其中二十八个字说的是:
痛填心兮不能语,寸断肠兮诉何处。
春生万物妾不生,更恨香魂不相遇。
从需求来说,供养鬼神和供养佛菩萨的理趣,是有所不同的,因为佛菩萨是断我法二执的大圣者,不再吃饭睡觉,你供养佛菩萨的水果、衣服,他们是不需要的。
所以你不能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待供养。那么为何佛菩萨倡导众生供养呢?是为了众生净障集资,故示现作为众生之大福田。
佛菩萨接受你供养的那些七宝及食物,不等于他们有此需求,更不代表有此喜爱。
江味农居士所著之《金刚经讲义》云:
《涅槃经》云:如来之身,非杂食身。何须乞食。而示乞食者,除上已举使一切人不生憍慢三义外,无非为修行人垂范。既不须食,又云饭食讫,不知究竟食否?
此有二义:一、若竟不食,施者福不得满。佛慈令他满愿,亦常随众而食。
二、有说食欲至口,有威德天在侧隐形,接至他方,施作佛事。此盖佛既示食,令施者福满,而又以神力移作佛事。是食与非食,二义无碍矣。
又阿含经说,佛行离地四指,莲花承足,原不必洗。而今一一示现如是等事相,岂非曲为大众作模范乎。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示现进食,但真相是食物即将入口时,有大天神隐形在侧,接住食物,用于布施。
《佛说无量寿经》云: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这是对初往生极乐世界,还未断饮食习气的众生而言,而大菩萨、如来早已断除此习气。
既然佛菩萨纳受众生供养,不是基于需求,那么你供养什么,就在于发心了。
他们作为一个最殊胜的福田出现在你面前,你如何供养,供养什么,都是为了圆满你的福德资粮。而不是说他们需要什么。
故有些人供养佛菩萨元宝,用心所致,必然得福。
而鬼神,则对钱财、元宝等有需求,有这个意乐,毕竟他们还在世俗中。
远的不说,你虽然学佛诵经,喜不喜欢钱?你欠别人钱,诵不能说诵经回向代替还钱吧。众生对钱之执著亦复如是。
故著名的山净烟供仪轨中,提到在做烟供时,要意幻观想幻化出鬼神所需的种种,钱财、房子、宝物等,而不仅仅是诵咒而已。
仪轨云:
各契其意希欲满愿雨,
乃至虚空安住之际中,
回向无尽妙欲之功德。
由我所造三世之罪障,
染诸虔信三宝超荐众,
以此烧施火供令清净。
彻令多杰堪仁波切《山净烟供讲记》讲记(张福成译)云:
“向他们献供养的方式是什么呢?所以「孽债付诸红火尽焚淨」!向他们献供养的方法就是献上淨烟。
这裡面六道慈悲客和冤亲债主客的债务如何还掉?「付诸红火尽焚淨」,在火中以淨烟来观想对境之后,广大的作回向,以这个方式来供养。
所以念诵嗡啊吽的时候,用火燃烧淨烟,烟之中化出各种物品,这个时候观想:形象是烟,但是本质显现出各自所需要的物品。
譬如说有土地的债务者,用烟供使他看到他所需要的土地,他看到之后感觉自己已经得到了,非常满意。
食物的债务呢,对方会看到食物,因此来享用食物,心满意足。或者是会看到饮料,或者是以前要偿还的钱财、物品,对方在淨烟之中看到了所需要的钱财、物品。
譬如说以前曾经杀害过他的,现在他看到了讚叹,因此心旷神怡。以前曾经骂过他的,现在他听到了柔和的语言,非常好听的语言,所以它的心情非常快乐!
总之,简单来讲,就是「各契其意希欲满愿雨」,一切客人所需要的任何物品全部遍布虚空,乃至虚空安住其中,这些五妙欲的供养,任何他所需要的物品,不是我们修法的时候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之中存在,他们享用完了就没有了,不是这种情况!
譬如说饮料,也不是他们喝一分钟、两分钟就没有了,不是这种情形!
什么时候虚空还存在,只要他们没有解脱轮迴之前,任何他们所需要的土地、房子、要吃、要住、要用的钱财物品,这些持续存在!
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什么时候他们只要还在虚空之中,还没有解脱,还需要享用这些东西,就重重无尽、永远存在!
所以「回向无尽妙欲之功德」,这样观想回向给他们,这些物品重重无尽,不管怎么享用,永远不会穷尽。”
因为鬼神众生非佛菩萨,还执著轮回中的钱、食物、房子,故观想出这些实物来布施给他们。不说别的,你自己对钱有没有执著,自己是知道的,众生亦复如是。
观想,对于普通人要求有些高,中国的民俗则是烧纸钱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关于缘起图,可参考古代名画家韩干的故事。
唐朝人韩干,是京都地区人。唐玄宗天宝年间因他擅长绘画被召入朝廷。玄宗皇帝让韩干的老师陈闳进宫来画马,皇上见怪韩干画的马跟老师不一样,将他召来责问他。
韩干答说:我画马有自己的老师。皇上宫内马圈里的御马,都是我的教师。玄宗皇帝听了后感到诧异。后来,看到韩干画的果然都是他的御马,而且,完全画出了飞龙马健美的形像,喷玉马奇特的神韵。
韩干对马的识别与鉴赏的能力达到了著名相马专家九方皋、伯乐的程度。古代遗留下来的画马杰作有《周穆王八骏图》。本朝名画师阎立本也有不少画马的佳作。
阎立本画的马很象是效仿郑法士的画法。他画的马肌体筋骨都很有神,名扬一时,然而却没有画出能被称为稀世杰作的作品。开元以后,天下安定太平。外国的名马,因为边关重新开放而源源不断地输入唐朝。
但是这些从大唐帝国西疆输进来的马,它们的蹄甲很薄,又走过辽阔的沙漠,待到达京城后有的马就蹄甲损坏了。
唐玄宗让人从中挑选优良的马,同国内产的宝马,一同送给宫内饲养御马的官员。从这以后,宫内御马圈内集聚着飞黄、照夜、浮云等各地送来的宝马。这些御马筋骨健壮,毛色奇特,长相特殊,都有厚厚的蹄甲。
骑着它们逾隘跨险,就象乘坐车辇一样安稳;它们可以随着你的心意奔跑跳跃,就象奏乐一样的有节奏。因此,陈闳是上一代的画师,有他的画马的方法。
韩干是他的学生,既继承了他的画马方法又有所创新,有自己独道的技法。他画的渥洼、騕裛产的名马,将它们画得就象从天上下凡的神马似的。
因此,韩干画的马重在神似,已达出神入化的境界,陈闳画的马重在写实,也臻于完美神妙。
宝应寺三门神,西院北方天王,佛殿前面的菩萨,西院的佛像,宝圣寺北院的二十四圣像等画作,都是出自韩干的手笔。还有马高会的菩萨、西院的神鬼等画,都是他的艺术杰作。
故事来了,韩干闲居期间,忽然有一天,一位身穿朱红色衣服头戴黑色帽子的人来到他面前。韩干问他:谁让你来这儿的?
回答说:我是鬼的使者,听说你擅长画马,请你为我们阴界画一匹马。韩干立即为这位鬼使画了一匹马,并将它火化了。
过了几天,韩干外出,途中遇到一个人向他举手作揖表示谢意,说:承蒙您送给我一匹良马,免去我长途旅行翻山过河的劳累,我也要对你的盛情表示答谢。
可见,民间烧纸马给祖先、鬼神,是有道理的。日本的泰山府君祭,亦是有烧纸人、纸马之事,并非无稽之谈。
第二天,不知从哪里来的人,送给韩干上好的素色细绢一百疋。韩干收下,后来都使用了。
又,唐德宗建中初年,曾经有个人牵着一匹马找马医说:这匹马患了脚疾,要能治好,愿用二千钱酬谢。这匹马的毛色骨相,医马的兽医从来都没有见过。
笑着说:你这匹马很像韩干画的那些马啊!真马里面没有这样的。马医请这匹马的主人牵马绕市门走一圈,马医跟在旁边,忽然遇见了韩干从那边走来,韩干大为惊异地说:这真是我配的颜色画的马啊!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随意画的马,一定在阴世间被人效仿了。他于是抚摸马身,马象是有些瘸,看看是前蹄有伤。韩干心中很是奇怪。
回到家里,看他画的马,果然蹄子上有一点黑缺,才知道画通灵气啊!那位马医得到的酬金,用过一段时间、几经转手后,都变成了泥钱。
很多师兄问,我平常朋友圈里的烧供,指的是什么,一是指上供,二是指下施。上供是通过烧缘起图、元宝、食物、宝物、药材、布料等给诸佛菩萨、诸位大天。
下施亦复如是,不过下施更侧重的是纸钱元宝,以及饭菜等布施。
我以前在文章中曾经说过,遇到万分危急之事,重病抢救、大灾劫,有一个方法有奇效,就是到外面,连续三天,大量烧施纸钱给冤亲债主。同时大量念诵观音,或者地藏圣号、地藏经。
以下为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