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伟大

???????????母爱伟大

????????????郑延海

???一九五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凌晨子时,天气格外的炎热,夜间无一丝微风的上海似乎是很少见,它仿佛想要告诉人们将要发生什么。上医院(医院妇产科在沪颇有名气,设备堪称一流,当时能住该院分娩十分不易,尤其是外地户口,多亏祖父母都是沪上医疗系统的名医。从出生证上看是上海市医院,医院医院合并而成,出生证没有医院的)的产科病房就在这样酷热而紧张的氛围里随着一阵呱呱啼声,一个男婴降临人间。母亲那疲倦的眼神里充满着激动、兴奋、满足、快乐……。

(我保留的出生证原件的图片)

???不几日,远方一位还在戴着“右派”帽子仍然受管制的男子,通过电报得知此消息非常高兴,只能独自在家暗喜。就在孩子出生十六天后,以妻子“妊娠毒血症”诊断书的理由向单位请了假后,正日夜兼程地赶往上海。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站立,列车到达徐州,他不愿意把时间耽误在路上,立马换乘开往上海的列车。当这个经历了政治迫害又饱尝身体折磨的年轻人一踏上曾经生活过二十多年的故土,倍感亲切和快慰,这时的他来不及想更多,剪直奔向奶奶祖上传下来的延安西路四明邨故居。当看到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还有刚刚出世不久的儿子,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喜悦。他们这种心情曾在两年前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时有过,好象已经很久远了,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总使人感到度日如年。

?

???上海滩的清晨,不时吹来阵阵的风,一个久违了的人能够嗅出是海水的咸腥味还是黄浦江的泥腥味。男青年匆匆走在宽旷的马路上,他叫郑守瑾,尖瘦的面庞,高高的发际线下显得额头分外的宽阔,突起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浅色的眼镜,中等偏高的个头,上身穿着一件兰色卡其中山装,看上去十分的儒雅。当走到外滩时,他顿时放慢了脚步,这里的一切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摄于年9月父亲上海)

???“小时候经常到小娘舅(张棣萃)家玩,小娘舅和小舅妈都非常喜欢我。记得一次去他们家时,见到了一个女孩,大大的眼睛,中等个头,一笑面颊两侧显出深深的酒窝。一打听是小舅妈的侄女姓沈名碧如,小名毓棻,家住南京。从此,经常的见面给双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好感,就这样彼此在双方家长的首肯下确立的恋爱关系,这种关系直到持续了整整八年后的年才转变角色,最终成为相濡以沫的终生伴侣。后来了解到,她八岁从老家嵊县出来到上海定居,不久就随她的父母迁居南京,在南京上完高中才离开。在中学阶段就读过汇文女中(教会学校,现人民中学)、育群女中(教会学校,今中华中学)、安徽中学(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学校,今南京市六中),毕业后有机会参加工作,年初到北京念书被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选中,短期学习毕业后,转到中央公安学院(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此同时也算参加革命工作。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巧,在我去沈阳读书时,她年毕业分配到沈阳公安局政治部工作。一天她到我们学校来看我,并告诉我已到沈阳工作,我惊喜万分,我们一起在沈阳呆了四年,她经常到学校来帮我洗衣服、照顾我,更加加深了我们的感情。就在年底我毕业被分配到陕西铜川,次年我们结婚后,就申请调离沈阳来到陕西与我一起工作、生活……”

(摄于年沈阳市公安局政治部办公室)

摄于年父亲即将出去实习在学校对面照相馆,沈阳

(摄于年9月延安,父母结婚纪念)

(摄于年9月延安宝塔山)

???在那以后的几天里,生活显得那样的平静、温馨和美好。这时年轻的夫妇才想到该给儿子起个名字啦。父亲说:“就按女儿起名的思路,叫郑延海吧”,母亲附和道:“这名字也挺好听的”。等我长大了才知道这名字的寓意,“延”字代表父母结婚的纪念地——延安,“海”字表示在上海出生的。说来很有趣,我的名字都和地名有联系,以至于以后报姓名时,总说:我叫郑延海,郑州的“郑”,延安的“延”,上海的“海”。其实据考证,我们这个郑姓起源于河南荥阳(距郑州很近)。这也是一种巧合。依照这样起名字的思路,我们姊妹三人分别叫郑延川、郑延海、郑延渝,姐姐生在陕西铜川,弟弟是在四川重庆出生的。

(摄于年春节重庆杨家坪)

???由于当时的特殊形势,父亲不可能在上海久留,前后不到一个礼拜,就匆匆告别母亲、我、外婆和祖父以及亲戚返回陕西铜川。母亲在外婆的陪伴下,带着我来到了她曾经生活近十年的古都——南京。

?

?

???外祖父母家的小楼坐落在城南夫子庙附近白鹭洲公园旁。那是一幢十分美丽的二层楼小洋房,青砖墙红瓦顶,内部均是木结构,二层还有一个二十来平方米的大露台,整个建筑十分协调、美观大方,院落里有许多花草和参天大树,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民国式别墅。周边环境还不错,一出院门就可以进公园。外公沈叶庭是一个十分儒雅而又帅气十足的知识分子,他早年就读于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与潘玉良等为同窗,有着很深的艺术造诣。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供过职,与鲁迅先生的胞弟周建人在一个办公室面对面共过事,周建人为文字编辑,外公是艺术编辑。后来携家来到了当时的首都南京谋职。还曾帮助过中共地下党高官转移到苏北解放区出过力。外婆尹伯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主妇,为人善良、持家勤俭、贤惠能干,但脾气急躁,对我们小辈万分疼爱与呵护。

?

???外祖父母都是越剧之乡浙江嵊州人,早年旅居上海、南京两地谋生。外公家境甚好,其祖父是当地的商贾,特别重视教育,几乎所有的子嗣都送到上海读书。外公同样接受良好的教育。命运多舛,他的一生实属不易,解放前外公曾经在许多地方谋过公职,自己投资过南京的永安商场,在南京画院工作过。也被几次莫名其妙的受过不公正待遇。他认真做事,与人为善,靠自己辛劳的双手和智慧,撑起一家六七口人的生活。外婆也曾经在上海美亚绸厂工作,后来随外公来南京后就不再工作。

(外公戏装)

(外婆在家里)

(摄于年母亲8岁)

???母亲的童年日子过得还不错,她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四个舅舅、两个阿姨(抗战时期日本人投毒而双双遇难),外公和外婆都很喜欢母亲,由于外公在外面做事,家里的事情少有顾及,外婆身体又不好,母亲和大舅分别照顾二舅和三舅,直到解放初期母亲和大舅高中毕业才先后出去参加工作,母亲去北京上学,大舅去上海工作。总之,家里的底子比较厚实,他们的日子过的比较宽松。

(高中时期的母亲)

(母亲在北京读书)

(年夏季母亲和同学在北京颐和园)

(年夏季母亲在颐和园)

(摄于年5月于沈阳)

(母亲在沈阳)

(年参加全国公安系统篮球比赛)

(年8月母亲与大舅在外滩)

???母亲带我在南京度完产假,还没有满月就返回陕西。听父母说我小时候儿科医生诊断是渗出性体质,该体质特征:体表易患婴幼儿湿疹,夏季极易腹泻(肠炎),冬季易得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小叶性肺炎。在母亲悉心照料下,肠炎从未发生过,湿疹比较严重,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到处打听秘方、土方,用川黄连拌麻油涂抹有明显疗效。当时物资供应匮乏,连麻油都买不到。妈妈以医疗应用的名义买到几两芝麻油,后来用完了再也没有办法买到。虽不能根治,但尽一切可能控制发展。

?

???年12月,秦岭北麓的黄土高原发生一场令人痛心的流感疫情,婴幼儿受累为甚,死亡率很高。我这种体质便被感染住院,病情凶险,由于是病毒感染,吃药打针无明显转机,医生束手无策。那时妈妈在检验科工作,同科室的同事张秀珍(河北唐山人)的医院内科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紧急,实在无奈的情况下母亲就请李医生施展医术,李医生开出一副中药麻杏石甘汤,主要成分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味中药为主配以其它多味中药(药方是父亲90岁时回忆的),服用后症状很快改善,体温下降,由高烧转低热,呼吸由哮喘转成轻微呼吸困难,约两三天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出院。父母亲欣喜若狂,从此母亲也和张秀珍阿姨亲如姐妹,常来常往。不久李德培医生出了点小问题,加上当时苏联援建的王石凹煤矿(苏联援建项重大工程之一)投产医院,将李德培夫妇调去,之后见面的机会就少许多。记得年我们家在离开铜川前,母亲专程医院看望李医生夫妇,向他们告别,可见妈妈还是特别念旧情的,也知道感恩的。

?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父亲的月薪只有三十一元钱,母亲的工资算是比较高每月六十九元,这样的收入水准靠母亲的精心打理,与大多数人家四五个孩子相比,我们家算是少了几张吃饭的嘴巴,生活基本能够过得去。当地人不太吃鸡,鸡蛋和鸡都很便宜,一块钱能买十四五个鸡蛋,一只鸡也就块把钱,母亲经常买鸡或鸡蛋回来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以致于我现在最不喜欢吃鸡。为了给我们加强营养,医院后面的山上老乡那里订羊奶(没有牛奶只有羊奶),每天早上送来,羊奶膻味很重,不过大家还都习惯吃。我们最盼望的是过年,能吃上好吃的,能够穿上新衣服,还能够和爸妈一起在家吃瓜子,还能放我们出去玩,买一些鞭炮放放,到篮球场看露天电影,或到食堂看电影。那时的过年气氛比现在要浓厚很多。虽说没有电视看,没有条件出去旅游,餐桌上谈不上丰盛,可就是觉得是在过年。

?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做事认真,学识渊博,性格比较温和,很少发火,对子女的教育以点到为止,我们也愿意与他亲近。母亲办事同样认真,社会经验比父亲要丰富很多,性情急躁,个性很强,对我们子女的教育主要靠她,在家里她给我们做规矩:大人不动筷子小孩不能动,吃饭不能出声,夹菜要在自己这一侧,客人来了要叫人,有客人在家吃饭小孩不能上桌子,大人说话小孩不能插嘴等等,总而言之,我们家里的家教还是很严格的。这些规矩不能忘!得传下去!或许你能够发现,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是东部还是西部,绝大多数中华民族遵循的礼教和规矩大相径庭。我想这也许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孔孟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下,形成共存的精神认知。我还发现很多的欧洲礼仪与我们的礼仪十分相近,是否他们也受到我们中华文明的影响?我没有考证,估计也无从考证。然而,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保护和发扬光大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呢!

?

???说起我们的生活习惯还是南北方皆有,一般而言,孩子都是随母亲的。奇怪的是父亲的饮食习惯偏北方点,语言生活细节上偏南方,而母亲却是饮食和生活细节完全南方,因此妈妈对我们的要求穿衣要整洁,吃东西要讲卫生,做的饭烧菜都是以南方口味为主,即便没有更多的南方食材,也能把北方的食材做出南方的味道,常常会在菜里加点糖。有人知道这点居然还给妈妈提意见,说她是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我们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妈妈去街上百货商店买布料自己做或用大人的衣服改改给我们穿,从过去的照片可以看出还是比较“时髦”的。

???铜川是以面食为主食的,妈妈很能干,会擀面条,会蒸馒头,会烙饼,会包饺子,还会做肉松。一次由西安运往延安去的冷冻车半路坏在铜川,车上的猪肉紧急处理,大家闻讯赶紧去排队抢购,妈妈买回来一大块肉,那时候没有冰箱,一次做完又吃不掉,故她就自己拌调料炒肉松,肉松做好放入几个大罐子里,分着食用改善生活,合理安排生活。爸妈的一个月收入非常有限,每个月发工资妈妈都会计划安排,水电花费多少、饭钱多少、买衣服多少、零花钱多少、学费多少、外婆寄8元钱等等,都会安排妥当,如果能够省下来一点,就把它存起来备用。这样精打细算的过日子,非常不易啊!

???在我儿时,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做如何事情必须要谨慎、谨慎、再谨慎,稍有闪失就会带来许多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因此,母亲总是管着我们,生怕我们出去闯祸。放学回家常常被关在家里写作业,作业完成后想出去玩玩,也必须得到母亲的同意。孩提时代是多么渴望与同伴玩耍,但在那个年代我们的很多童真童趣被剥夺了。

?

???有一件事令我记忆深刻,文革期间停课闹革命,我和弟弟在家,每天除写作业外,母亲规定还必须写毛笔字,母亲下班回来要检查作业和毛笔字是否很好的完成。一天妈妈在我旁边督促我书写,指导着我“顿、行笔、顿、收笔”,我没有做到位,“啪”头上挨了一巴掌,这一巴掌令我终身难忘。就是这样的管教和严逼,为我们的书写水平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方面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

?

???可以说母亲管我们最多,操心也最多,为这个家付出的最多。无论父母管教是多么的严厉,我都很理解他们,耳濡目染的影响,不厌其烦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形成了自己独立人格和为人做事风格。生活的艰辛、父母亲的忠厚待人和严格的教育、政治环境的洗礼,使我过早的成熟,并担负起部分家庭的责任。因此,我的抗压性非常强,做事执着,待人诚恳,知恩图报。

(摄于年医院大门外的王家河河中石桥)

???在我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得到母亲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cr/6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