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平等地看待东西方古人类的发明创造,是研究者应有的态度;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更新,可能是讲好中国远古人类文化故事的关键一步。
来源:中国新闻社
作者:周玉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副教授
全文字数: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指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追寻东方远古人类文化的历史事实,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重大使命课题,需要我们在全球的、历史的视野下明确探索的方向。
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事实吗?
年,美国哈佛大学考古学家莫维斯(H.L.Movius)在《东亚和南亚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一文中论证了在旧石器时代早中期,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和西欧、非洲等地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区:西方是以复杂的手斧和预制石核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文化圈”,而东方是以简单的砍砸器和石片工具为代表的“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该表述含有浓厚的欧洲中心主义思维,后受到诸多批评。莫维斯本人也很快意识到该价值判断的不当之处,随后便仅仅强调东西方旧石器文化的差异,而不再提谁更先进或落后。
然而,莫维斯对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差异的宏观观察,很快被地图化和简单化了,“莫维斯线”的命名是最为直接的体现。近80年来,学术界的诸多研究在不断反驳和修正“莫维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