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对健康的粪便液进行处理)
(做肠镜现场)
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朱菲)什么?粪便居然能治病?是的,虽然听起来有些重口味,但千真万确。6月20日,医院成功实施了娄底首例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通过这一技术,医生提取患者弟弟的粪便改善了哥哥的病情。
23岁的小柳家住娄底涟钢。一个多月前,小柳开始反复腹痛,医院就医,通过内镜检查和各项化验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可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药物治疗,病情不仅不见好转,反而进行性加重,出现腹痛加重、拉肚子、粘液脓血便等症状。为求进一步救治,6月4日,小柳来到医院就诊,并入住2病室消化内科。
以二病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熊甲英为首的医疗团队对小柳进行了认真而全面的检查。肠镜检查显示,小柳的全结肠呈广泛炎性渗出伴糜烂状态,其中直肠、乙状结肠尤为严重。医生们先是为小柳调整了药物种类和剂量,想通过药物进行控制,但效果并不理想,小柳反复腹痛、拉肚子、粘液脓血便等症状仍然存在。眼看小柳原本苗条的身材日益消瘦,病情继续发展还可能出现肠瘘、消化道出血、重症感染等进而危及生命!怎么办?
“要不我们试试粪菌移植?”小柳的管床医生、湘雅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的聂凯基于小柳的病情,提出了粪菌移植这项新技术。年,医院曾主要参与了湖南省首例伪膜性肠炎的粪菌移植治疗,对于这项技术的运用,聂凯成竹在胸。
“粪菌移植是把经过处理的健康人的粪便液,灌到患者肠道内,从而重建健康的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聂凯向小柳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小柳表示愿意尝试。
粪菌捐献者为患者近亲属(弟弟),移植前捐献者进行传染病等相关检查,确定其健康,并完善各项准备后,6月20日,聂凯提取了小柳弟弟的粪菌提取液,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离心分离并严格避免外源污染的健康的粪菌提取液经肠镜缓慢注入小柳的结肠,并分段均匀涂在其全结肠粘膜表面。
移植第二天,小柳即感觉腹痛好转,腹泻量较前减少,大便无粘液脓血。经过一段时间巩固治疗,其腹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腹泻及全身状况好转,病情改善准备出院。
知识链接:
大便也能治病?
据医院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聂凯医生介绍,在许多人眼中看似污秽的粪便,其实是重建肠道微生态的一个利器。健康人的粪便除了有食物残渣代谢产物外,还包含了大量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其中的99%都是细菌,总数达到10万亿,被称为人体的“新器官”。它们与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消化等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我们平时吃的酸奶、益生菌等都有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但菌种比较单一,和人体内上千种细菌的现状比起来,是杯水车薪,对于肠道来说,仅具保健作用。粪菌移植可实现健康人的完整肠道菌群移植,更有利于恢复病人的肠道微生态。
粪菌移植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早在多年前的东晋时期,葛洪所编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粪菌移植的记载。明朝由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用人粪便治疗严重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内容。在国外,粪菌移植最早报道可追溯到年。年,粪菌移植首次被写入美国医学指南,用于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的治疗。同年,南京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粪菌库。年6月,天津大学与南京医院已成功联合研发全球首套标准化粪菌移植-智能粪菌处理系统。如今,作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粪菌移植已经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