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在19世纪后期,人们就认识到大多数脐疝可以自行消失!
随着胚胎期体腔壁的持续发育,脐环的肌纤维收缩,通常到出生时关闭。若持续开放而没有关闭则导致脐疝形成,通常见于早产儿。与其他腹壁缺损不同,由于出生后脐环组织的继续发育,脐环渐进性关闭和脐缺损的筋膜力量加强,使得大多数脐疝可以自愈。
病因:遗传因素、脐部的解剖因素。
脐疝的男女发病率相同。
大多数婴儿的脐疝在脐带脱落后几周内被发现,几乎所有的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年内自行闭合。
脐环直径较小的(疝环小于1cm)更容易自行关闭,且比脐环较大(直径大于1.5cm)的脐疝关闭要早。
肠管或网膜的嵌顿、绞窄、穿孔、内脏脱出以及疼痛在儿童脐疝的自然病程中很少发生。
儿童脐疝需与脐带疝(小型脐膨出)鉴别。
主要症状是脐部可回复性肿块。
治疗:
对于小儿外科医生来说具有挑战性的是说服患儿家属,多数脐疝只需要观察无需手术治疗。
典型的脐疝最少应观察到2岁,如果脐环的大小没有改变可以考虑手术修补。
观察期间,脐环没有缩小、症状持续存在或有脐环缺损增大者,结合家族史和父母意愿可作为手术的相对指征。
脐疝局部压迫,通常使用疝气带的这种保守治疗方法,是否有助于脐疝的自愈,并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是:
使用疝气带常常会使患儿不舒服,可能哭闹会增多;
使用疝气带太松起不到压迫作用,太紧了可能影响患儿的呼吸、进食等;
使用疝气带与患儿皮肤摩擦,由于患儿皮肤娇嫩,可能导致损伤以及局部组织粗糙增厚。所以我们一般不推荐使用疝气带。
人卫版小儿外科学/
小儿外科学第6版39/
小儿外科简介
小儿外科是针对婴幼儿或儿童外科疾病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因为小儿从出生到成年要经过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所以小儿的疾病谱不同于成人、小儿外科疾病的治疗理念和方式完全不同于成人外科!其治疗范围包括需要手术治疗的小儿疾病,主要归纳为先天性畸形、实体肿瘤、炎症和创伤四大类。
个人特色技术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阑尾炎、隐睾等);
心形缝合法-精细缝合技术(如脂肪瘤、钙化上皮瘤、色素痣、皮脂腺痣、各类囊肿、体表肿瘤等疾病中的应用);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无创与微创治疗(婴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丛状血管瘤、肝脏血管瘤等,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或混合型脉管畸形及其综合征等的介入硬化治疗);
小儿阑尾炎MILA手术(有手术适应症的小儿阑尾炎)
▼更多精彩,请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