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音真实故事的第个故事
字数:字阅读:19分钟
主播:宋婷婷
父亲介医院看病,让我转送给主治医生元红包。在被主治医生拒绝后,我鬼使神差地一直把这个红包留在了自己手上。结果,手术没做好,家属找来了……本文系采访而成,为便于还原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01
我叫朱海霞,今年35岁,医院的护士。自毕业后,医院工作,混了十来年,转了很多科室,最后安定在心内科病房。
我虽没啥大能耐,但父母很为我骄傲。他们住在几十里外的乡下,父亲一辈子务农,但因为古道热肠,在乡邻中颇有威望。
医院工作,七大姑八大姨,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会找过来,有时大夜班休息,医院陪人看病。
我不胜其烦,同父亲吵了好多回,我说我忙,没那么多功夫。他说:“能帮人就帮帮嘛,人家看病不容易,乡里乡亲的,就当做点好事积点德。”
看病难,医院,都是人满为患。现在网络化、智能化,年轻人、有文化的,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预约缴费等等,的确便利很多。
但有更多的人,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医院里像没头苍蝇般乱撞。医院里有个熟人帮忙自然是好,仿佛多了个主心骨,找个好医生,开个后门,不用辛苦排队,约一星期的检查打打招呼马上就能做到,这便是现状。
父亲经常教育我,做人做事要行得正,要心怀坦荡,能帮人处尽量帮人,不要图回报,更不要贪图小便宜。
我自己早已结婚生子了,哪还有耐心听他讲大道理?他爱讲就讲,我尽力把他介绍来的乡亲们安排好就行了。
今年4月,来了一位乡邻,名叫钟平,51岁,个头不高,黑黑瘦瘦,一副老实模样,打了招呼后便在一旁,由他妻子向我交代病情。
妻子王艳,圆圆的脸,眼珠子转得快,能言善道,泼辣精明。另有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孩,长相类似他的父亲,嘴唇略厚,唇上毛绒绒的,未脱稚气。
钟平便血,在县里查了肠镜,做了病理,是直肠癌。“海霞,你帮我找个最好的医生动手术。多少钱没关系,要最好的。”王艳说。
“阿姨,其实医生也差不多,没什么最好或者不好。”我向她解释。
“我要专家来看,好像有一个叫张启山主任的,很有名气。”他们显然有备而来。
我打听到张启山出国了,归期不定,便建议他们找蒋峰。王艳看了资历有些犹豫:“怎么是个副主任?还这么年轻。”
“阿姨,现在40岁左右的医生动手能力强,那些老主任是有名气,但他们上台比较少,很多交给助手,所以临床经验并没有40岁左右的丰富。蒋峰是复旦博士,业务能力很强,医院的重点培养对象。”
王艳看向钟平,钟平憨憨一笑:“海霞当然比我们明白,听她的总没错。”
我于是帮他们联系蒋峰。中午12点,蒋峰手术结束,我们一起来到他办公室。
蒋峰年纪不大,两鬓却发了白,多出一份庄重。
他热情接待我们,要过病历和片子仔仔细细地查看,说:“肿瘤位置距肛缘五公分,保守一点要做人造肛门,不过你们是小朱亲戚,而且年纪不算大,我们努力一下,尽量做保肛手术。顺利的话,今后仍和正常人一样,不影响生活质量。”
“太好了,太好了!”他们一家人听了都高兴万分。“到时候就拜托蒋主任了。”王艳说。
“一定,一定,你们是小朱的亲戚,我一定尽力。”蒋峰微笑着。医院,平日私交也算不错。
02
医院床位特别紧张,正常至少要等半个月以上,但蒋峰很给力,答应第二天有人出院就提前给我们插进去。钟平一家感激万分,一定要拉着我一同吃午饭。
吃饭时王艳问:“你们这里行情怎么样?”
“什么行情?”
“就是,”她拇指和食指捻一下,“这个。”
我恍然大悟,原来她说的是红包。“不知道,我真不知道的。”我向来不管这些事,帮人家看完病,或者住进病房,也算仁至义尽。
王艳说:“好吧,明天住进去后,我自己打听打听。”
第二日下午,王艳拎了一袋水果来心内科找我:“海霞,住进来了。我打听了一下,大家都说蒋主任开刀不错。你钟叔的手术安排到大后天,如果不是你,我们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她把我拉到僻静处,悄悄和我商量:“他们说一般小刀两三千可以,有些大刀需要七八千。我琢磨着,比不过有钱人,要不,我就出个四千吧?”
我连连摆手说自己真的不懂这方面,她愿意怎样就怎样。说心里话,我也确实不知道行情,因为平时我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