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拆线换药后,我终于挣脱了穿孔性阑尾炎这难缠病魔十天的折磨,这也是我自幼记事起第一次住院手术治疗。作为一个军医大学的老同学,我明白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十天前我出现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我忽略了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我的临床表现非常典型,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我虽然 四十年前我就知道,急性阑尾炎患者如果及时地做了手术,危险性很小;可是一旦发生了“阑尾穿孔”,轻者形成局部性脓肿,重者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化脓,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即或穿孔后及时手术,也常会引起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肠瘘、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许多人遭受腹部反复开刀之苦的肠粘连病。急性阑尾炎穿孔部位多位于阑尾根部和尖端,穿孔如未被包裹感染继续扩散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一就是患者全腹的疼痛,这种情况一经诊断明确应该紧急行手术治疗,我的手术治疗方式选用腹腔镜手术,这种腹腔镜手术就是在脐部打一个小孔,然后于下腹再打一个小孔进行操作。
急性阑尾炎穿孔手术,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腹腔内的脓液清洗干净,然后术后放引流管引流,急性阑尾炎一旦穿孔术后恢复的时间比一般阑尾炎要长,一般患者在术后有腹胀腹泻或者发热的情况,这都属于一些正常的并发症,一般患者在七到十天左右才可以出院。幸运的是,我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虽历时三个小时,但曲军和李文强外科手术团队最终在我的腹膜腔清洗了近ml炎性渗出液,引流管导出近千毫升的脓血,从而避免了严重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作为一个老军医,我感慨外科手术发展到了内窥镜微创时代。
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故手术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切开),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组织复原(缝合)的操作。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应用的器械也不断更新,如手术刀即有电刀、微波刀、超声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种。有的手术操作也不一定要进行切割来破坏组织,如经各种内窥镜取出胆道、尿路或胃肠道内的结石或异物;经穿刺导管用气囊扩张冠状动脉,或用激光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等。
外科手术的历史可追朔至古巴比伦公元前十七世纪,尼尼微人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记载眼部外科手术规定,表示在当时或更早期,两河流域文明便已有人施行外科手术,这是人类文明有记载最早的外科手术。
埃及古代柯欧普神殿(KomOmbo)其中一片门柱上有记载割礼。另外,《埃伯斯纸草文稿》(EbersPapyrus),与《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也有解剖学、外科学等内容记载。
印度古代公元前六世纪,名医苏胥如塔(Sushruta)于所著的《苏胥如塔·妙闻集》(SushrutaSamhita)医书中,记载了8种外科手术方法。
中国古代中医公认最早的外科手术,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于公元三世纪在魏、蜀两国行医,发明让病患以酒服麻沸散作为麻醉,再施行“刮骨疗伤”、“剖肚清肠”等多种外科手术,在《三国志》与《后汉书》中皆有记载。
另外,《史记·扁鹊列传》中提到黄帝时期有一名医俞跗的外科手术技术,“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
中世纪伊斯兰文明公元十世纪至十一世纪,阿拉伯名医阿布卡色斯(Abulcasis,全名:Abual-QasimKhalafibnal-AbbasAl-Zahrawi,阿拉伯语:???????????????????????????????),在今西班牙科尔多瓦一带行医,他结合了伊斯兰医学与罗马、印度的教案,发展出现代外科学的雏型,深深影响现代医学,被称为“外科之父”。
中世纪欧洲文明公元十三世纪,欧洲某些城镇因医疗的需求,而发展出医学大学,直至十五世纪,外科学成为独立的医学专科。
公元年,德国伯格曼(ErntvonBergmann,年至年)首先采用了热蒸汽消毒手术器械和敷料。另一方面,美国的哈斯特(W.S.Halsted,年至年)于公元年发明了橡皮外科手套,从而消除了外科手术中最重要的感染源头。原先李斯特使用的石炭酸对人体有刺激、腐蚀的作用,而且毒性颇大,并不是理想的消毒剂,因此也被75%酒精取代,这一系列改进最终形成现代消毒法。外科手术从此成为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延伸阅读(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外科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
2大家都知道在几千年前神医华佗就做过外科手术,三国时的关羽“刮骨疗伤”。
3在没有麻醉的时代,外科手术需要在众多壮汉的协助下进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按住患者,迫其接受手术,手术期间患者嚎叫挣扎,其场面之惨烈不难想象。此时衡量手术医生的优良与否主要取决于其手术的速度。
4到了年,一位美国牙科医生进行了19世纪首例麻醉下进行的手术。尽管当时的场地设在图书馆的教室内,尽管没有一个人身着白大衣,但是这的确揭开了手术室历史的序幕。
5第一代手术室称之为创世纪简易型手术室,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手术。这种手术室因为没有采取防止空气污染和接触污染的措施,所以手术感染率很高,成功率很低。那时候人们实在没有其他手段来医治才会采用动手术的手段,颇有些无奈。
6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在进步。年,细菌学的发达、蒸气灭菌法诞生。年,手术时的洗手法成立。年,手术时开始使用口罩。年,开始使用手术衣,至今均已有年以上的历史。
720世纪伊始,医院分散的各个病房内,开始各自配置相关的手术室,手术室开始进入了第二代。
820世纪后半期传统外科的极盛时代迅速发展,人工心肺机的发明、心脏血管外科的发展、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ICU的建立、创伤和感染的代谢研究、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癌症外科根治、微创外科及观念等的兴起,均标志着外科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9随着医学对人体生理以及疾病病理、病理生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加之麻醉和生命支持、监护各个方面的进步,已经而且还将继续促进外科及其手术的发展和变革。今天的外科及其手术在内容、范围和深度方面,都已经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
(图片来源:Hippopx)
必须认识到,世界上的每一项专业都经历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人的研究和探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外科学也是一样,历史上所有为解除病人疾苦而刻苦钻研的外科工作者,对外科学的充实和提高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