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哲雨骤风疾练鲲鹏忆挚友陈小悦

雨骤风疾练鲲鹏——陈小悦作者:孙立哲这是“老插达人”孙立哲撰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记述了挚友陈小悦的人生道路,也映射出了“老三届”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经作者同意,本博首次连载。——50后de的博客

他曾是一名在陕北插过队的北京知青他当过生产队的会计,后来曾任国家会计学院的院长他以顽强的毅力与死神搏斗,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就是我的发小、校友和挚友——陈小悦

小悦比我大四岁,我们一起在清华园长大,我们两家可算世交。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父亲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小悦的父亲就在与麻省理工学院相邻的哈佛大学学习。然后,他们又都先后到清华任教。我们父母两家在清华园还作了几十年的邻居,在新林院时,我家在32号,他家在23号,是斜对门;年一同从新林院搬家到清华西门附近的17公寓,我家在号,他家在号,继续作邻居。两家的孩子们从小玩在一起,长在一起。我和小悦同上清华附小,清华附中,文革中又在陕北同一个人民公社和延安地区生活、工作了10年。几十年来,这种从顽童阶段就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从未中断。两年前,是小悦生病又使我们更紧密地走到了一起。

小悦的经历既看似简单而又实为不凡。简单的是他的学历和主要人生轨迹。从清华幼儿园开始,到上清华附小,清华附中初中和高中,然后上清华大学本科,接着读清华大学硕士,博士,然后在清华大学作教授,当系主任,最后当经管学院副院长。这样的经历,这样一步不差的与清华园紧密的联系,到目前为止,在整个清华大学的年历史上,好像还只有他一个。是清华园养育了他,他也为清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清华培养了他,给了他从幼儿园到博士的教育,为他奠定了学术基础、地位。称他为“清华之子”,他当之无愧。但同时,可以说,也是他在清华园围墙外面的那些不凡的,特殊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和他对人生、社会,及为人处事的态度。

我在年4月清华大学的陈小悦追思会上讲的题目是《清华一条龙——陈小悦》。有一句常说的话,叫“清华一条虫,出去一条龙”。我用“清华一条龙”形容陈小悦有两层意思:小悦在清华外面是一条龙,在清华里面也是一条龙,并且,小悦是“清华一条龙”教育的产物,是清华一条龙教育出来的一条龙。

一.出生和来清华

小悦年1月5号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书香人家。他的曾祖父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当过京城中的御史,后来在云南大理作过知府,这也是小悦对云南有特殊感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小悦的祖父作过与云南相邻的缅甸仰光华侨学校的校长,推广过中国官话,这想必也是小悦对云南有特殊感情的另外一个原因。

小悦一岁左右(年)和母亲高恬惠在福州合影

小悦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博士,研究土壤力学,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土木系任教授。年底父母带他来到清华园,开始了他和清华的60年的不解之缘。他上清华幼儿园的第一天,由于父亲工作忙,托同事抱着2岁的小悦,母亲提着一篮小米,作为“学费”(当时工资不发纸币,而代以大米,小米和白面等作为工资),把小悦送到清华托儿所,幼稚园,开始了他在清华园接受教育的前半生。

二.幸福童年

到清华几年以后,小悦家从新林院72号搬至新林院23号,我们家住新林院32号,两家几乎后门对着前门,挨得很近,我哥哥孙立博比小悦大几岁,我比小悦小几岁,我们两家因为近邻成为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儿。

年陈小悦全家与李国鼎全家在清华大学新林院72号的合影,图中站立的孩子是陈小悦

小悦从小生长在一个思想极度宽松的家庭环境里。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但父亲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管孩子们的具体学业和功课,一般只在孩子的品德和世界观方面给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ks/7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