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下区位于横结肠及其系膜与小骨盆上口之间。此区内有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及结肠等脏器。
空肠及回肠
(一)位置与形态结构
空肠jejunum及回肠ileum占据结肠下区的大部分,两者间无明显分界,近侧的/5为空肠,盘曲于结肠下区的左上部;远侧的3/5为回肠,位于结肠下区的右下部。人体直立时,回肠袢可垂入盆腔。空、回肠均属腹膜内位器官,借肠系膜附着于腹后璧,总称系膜小肠。
X线检查时,通常将小肠袢按部位分为六组。第一组为十二指肠,位于腹.上区;第二组为空肠上段肠袢,居左腹外侧区;第三组为空肠下段,在左髂区;第四组为回肠上段,盘于脐区;第五组为回肠中段,占据右腹外侧区;第六组为回肠下段.处于右髂区腹下区和盆腔(图4-54)。
空肠管径一股约4cm,肠壁较厚,由于动脉供应丰富,颜色较红,黏膜环状皱襞多又高,黏膜内散在孤立淋巴滤泡,系膜内血管弓的级数和脂肪均较少;回肠管径一般约3.5cm,肠壁较空肠略薄,血管较少而颜色稍白,黏膜环状皱襞少又低,黏膜内除有孤立淋巴滤泡外,还有集合淋巴滤泡,系膜内血管弓级数较多,脂肪较丰富。
(二)肠系膜
将空、回肠悬附于腹后壁,其在腹后壁附着处称肠系膜根radixofmesentery。肠系膜根从第腰椎左侧斜向右下,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图4-55),长约15cm。肠系膜mesentery的肠缘连于空、回肠的系膜缘,与空、回肠全长相等。由于肠系膜根短而肠缘长,因此肠系膜整体呈扇状,并随肠袢形成许多皱褶(图4-56)。肠系膜由两层腹膜组成,其间有分布到肠袢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它们在小肠的系膜缘处进出肠壁。系膜缘处的肠壁与两层腹膜围成系膜三角,此处的肠壁无浆膜,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善缝合,以免形成肠瘘。
肠系膜根将横结肠及其系膜与升、降结肠之间的区域分为左、右肠系膜窦leftandrightmesentericsinuses。左肠系膜窦介于肠系膜根、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略呈向下开口的斜方形,窦内感染时易蔓延入盆腔;右肠系膜窦位于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3部之间,呈三角形,周围近乎封闭,窦内感染积脓时不易扩散(图4-57)。
(三)血管、淋巴引流及神经
1.动脉空、回肠的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图4-58)。肠系膜上动脉在第1腰椎水平起于腹主动脉前壁,向前下由胰颈下缘左侧穿出,跨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方,入肠系膜走向右下。此动脉向右发出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向左发出约1~18条空、回肠动脉。空、回肠动脉在肠系膜内呈放射状走向肠壁,途中分支吻合,形成动脉弓。小肠近侧段一般为1~级动脉弓;远侧段弓数增多,可达3~4级,回肠最末段又成单弓。末级血管弓发出直动脉分布于肠壁,直动脉间缺少吻合。肠切除吻合术时肠系膜应作扇形切除,对系膜缘侧的肠壁应稍多切除一些,以保证吻合后对系膜缘侧有充分血供,避免术后缺血坏死或愈合不良形成肠瘘。
.静脉
空、回肠静脉与动脉伴行,引流小肠的血液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在肠系膜上动脉右侧上行,越过右输尿管、下腔静脉等结构,在胰颈后方与脾静脉汇合成肝门静脉。
3.淋巴引流小肠淋巴管伴血管行走,注入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可达百余个,沿肠血管分布,其输出管注入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肠系膜上淋巴结。后者的输出管注入腹腔干周围的腹腔淋巴结,最后汇合成肠干注入乳糜池,部分输出管直接经肠干入乳糜池。
4.神经空、回肠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它们来自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丛,沿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分布到肠壁。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于脊髓第9~11胸节,经交感干和内脏大、小神经,在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上神经节内换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到肠壁,抑制肠的蠕动和分泌,使其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自迷走神经,至肠壁内神经节换元后发出节后纤维,支配肌层和肠腺,促进肠的蠕动和分泌。
空、回肠的内脏感觉纤维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别传入脊髓第9~1胸节和延髓。痛觉冲动主要经交感神经传入脊髓,故小肠病变时牵涉性痛出现于脐的周围(第9~11胸神经分布区)。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传染病种系统解剖学神经病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